医生、教师、律师…同台,一场科普的思想碰撞!
你能否想象,医疗、法律与3D打印的科普知识,在同一舞台碰撞出火花?当科学传播员们跨界开讲,又会催生出哪些新知与见解?
9月28日下午,拱墅区新质学堂暨拱墅区“新质生产力”科学传播员培育活动第九次活动在上谷未来·环高校人才科创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中,五位来自科技科普工作相关不同领域的优秀学员进行跨界科普分享,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融合多学科的知识盛宴。
活动在《宠物疫苗接种》《结核病防治》《无烟人生,健康生活》三部优秀科学传播作品的展播中拉开序幕。这些科普作品内容贴近生活、紧跟社会热点,迅速点燃了现场科普氛围。
随后,五位学员代表分享了他们精心准备的科普内容,开展了一场跨学科、多维度的科普传播能力比拼,展示了拱墅区科学科学传播员培育活动成果。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外科医师厉小园,以一线临床工作者的视角,分享了她在结核病防治科普领域深耕十余年的经验。她将专业的医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防护指南,有效提升了公众对这一传统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展现了医学科普在公共健康中的基石作用。
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员郑中华则将视角转向新媒体领域。他以“微信科普图文内容的创作与传播”为主题,分享了如何借助这一高普及率平台,制作既严谨又具吸引力的健康科普内容,为学员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新媒体传播方法论。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方向律师陈乐妤的分享,则为活动注入了理性的法律思维。她结合典型案例,普及了“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是?;ぴ醋髌返姆晌淦?,自动伴随创作产生。它保障创作者对其文字、艺术、科技等成果的署名、使用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是激励社会创新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石。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护士郭鹏,从无影灯下走到台前,分享了关于日常健康管理的内容。他展示的“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睡眠充足和良好情绪,生动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习惯守护健康,还揭示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管理科普旨在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能懂、会用的健康技能,融入日常生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D打印实训课的授课老师王紫慕以《走近3D打印》为主题,将活动推向了一个科技前沿的高潮。她从公众更为熟知的传统制造技术引入,介绍了3D打印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了增材制造方式,颠覆了传统制造的加工思路,展示了3D打印以“分层制造,逐层叠加”为原理的多种技术种类,并阐述了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生物医疗、建筑、文创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活动尾声,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李晓鹏对五位学员的分享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其内容兼具科学性、通俗性与创新性,充分展现了拱墅区科学传播队伍的活力与专业素养。他也从演讲技巧、内容深度与传播策略等角度提出中肯建议,为学员后续成长指明方向。
本次“新质生产力”科学传播培育活动,不仅展示了阶段性成果,更凸显了科学普及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它将“新质生产力”概念,具象化为每一位科普工作者推动科技应用、赋能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为区域产业转型与能级提升注入持续动能。(拱墅区科协)